水平:悟水浒中的领导力

| 分类 读书笔记  标签 企业文化  管理  领导力 

感受

第一遍读感觉水浒传原来还有这么多东西没看懂,读书还是太少,见识还是不够,思考太浅。对于心中有范式的人,看到水浒传得到的又是另外一种解读,这就是本书作者吴向京,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水浒传读了几百遍,能把一本书读几百遍的人才是真牛逼。二是任国家电网管理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国家电网公司党校副校长,在工作中学习到的通过解读一部小说的形式展现了出来,我们平时工作中学习的东西,是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了?平时看技术文档看多了,文档当然是尽量写的简单明了,但是人和人之间会有面具和隐藏,如何看出这些东西?

2.领导力的尴尬与难题

  • 杰克韦尔奇把领导力定义为“4个E”:有很强的精力(energy);能够激励别人(energize);有决断力(edge),能够对是非问题做出坚定的回答和处理;坚持不懈地实施(execute)并兑现他们的承诺。四个E与一个P(激情,passion)是关联的,激情从某种程度上是比其他任何因素都重要的要素
  • 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学者认为的领导者特有行为
  • 领导力即影响力。权利的行使者把权利的接受者看做东西,因为东西没有动机;领导力的行使者尊重追随者,并把追随者当人看
  • 彼得德鲁克指出:“所谓领导力,并不是指只会和天赋,而是指人人皆可达成的专心、决心和目标。”判断是否是真正的领导者,唯一的标准是你是否有追随者,如果没有追随者,头衔职务再高,也不是真正的追随者
  • 在相对平静与安逸的环境下,一切有章可循,人们倾向于遵守规则和秩序,只有面对“环境经常改变、未来不可预知、影响因素复杂、事件后果不明”的未知和不确定时,人们才渴望有人站出来,被众人依赖和依靠

2.1 如何看待领导力

  • 过去、现在、未来三类。现在式领导力更多地偏重于交易型领导力,以追随者为关注的重点,重在分析为了获得追随,领导者要付出什么的问题。未来式领导力更多地强调愿景
  • 宋江对追随者施展出义气,换取了追随者的追随。不仅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如此,企业与客户之间就愈加明显了。商家为了换取客户的持久关注和追随,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财力和精力。变革、愿景型领导力效能最高,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领导者以其信念-理想、愿景吸引“信众”,这种黏性是最高的,往往产生宗教式效果
  • 之所以出现不同的领导力类型和特征,还与社会和人群的发展水平相关。《水浒传》描述的历史时期还是当今时代,多数人还摆脱不了生存的压力,所以更加看中现实和眼前的东西。因此,要想获得追随,领导者必须付出成本争取追随者的支持

2.4. 用文学作品解读领导力

  • 伟大的文学作品是研究这些问题的最佳渠道;教育不应该只是为学生提供成功秘诀,而应该回归其古典意义,即“帮助人们思考和理解人类存在的基本难题和人性的本质”
  • 《水浒传》恰恰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而又传神地刻画了两难情境的伟大作品,品评《水浒传》足以体悟领导力的现实和两难。
  • 把内部斗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斗而不破,是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与领导

第一部分 如何成为领导者

4. 义气与追随

  • 跟随“讲义气”的人,是中国式追随的重要特征

4.1 义与义气

  • 通过结成拟血缘关系,把特定的人群,特别是漂泊江湖的、本无关系的人,连接在一种亲近关系中,让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低则缓解生存的恐惧和焦虑,高则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所谓“义气”,也指结成这种关系需要遵守的共同规则。义气是江湖的灵魂、江湖的准则,也是江湖规矩的核心
  • 宋江走江湖点最背,山贼、黑店、市霸、黑渡全让他碰上了,但最后都能化险为夷、遇难成祥,并结交到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多的资源,这靠的就是他名闻江湖的讲义气的名声

4.2 一言说水浒,义气贯始终

  • 人人都相信追随宋江,未必人人都喜欢他,也未必全都认同他做的事情,只是基于确信他所说的都能够做到。从这点上说,义气与领导力有相同的表现形式,追随讲义气的人,也就是追随领导力。领导力与义气密切相关,这就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研究领导力不容忽视的因素
  • 《三国演义》讲的是英雄,是一部英雄传;而《水浒传》讲的是好汉,是一部好汉传。何为英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聪、明、胆、力四种能力都要超越常人

5. 小义与大义

  • 义气是一种互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不以获得回报为目的而采取行动的意识和行为,就是通常所说的“施恩不图报”;第二,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恩和报恩既在微观上相互独立,又在宏观上构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就是所谓“讲义气”的逻辑与伦理。

5.1 义气分层次

  • 第一层,不平则鸣、快意恩仇。很多人在遇到把不平强加于自己或家人的时候是不敢说话的,比如林冲,空有一身本事,面对不平,三番四次隐忍退让,委曲求全。连自己和亲人遭受不平都不能挺身而出,怎么能指望他为普通朋友出手?遑论不相干的路人呢!
  • 第二层,排忧解难、扶危济困
  • 第三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跟自己没有关系的陌生人遭受不平等,能够担当风险,不计得失,出手相助。《水浒传》中最典型的就是石秀和史进
  • 第四层,舍己为友、甘担风险。为了朋友,甘愿自己承担明显存在的风险,典型的就是神机军师朱武和美髯公朱仝。

5.2 义气与担当

  • 愤慨是施恩不图报、毅然出手的动因,或者叫内心冲动。内心冲动很宝贵,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冲动,但是最终敢于动手的毕竟是少数,这中间还需要一样东西——担当。
  • 瞬发的担当和持续的担当。激于义愤,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瞬发的担当。相对而言,瞬发的担当容易一些。瞬发的担当虽然有风险但也痛快。而有的担当却是长久的、压抑的、痛苦的,为了使命和责任,忍辱负重,长久坚持,这是持续的担当
  • 轻易的担当和倾力的担当。《水浒传》中讲义气的人都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柴进的担当,相对而言就是轻易的担当,因为他太富有了,他拿出银子与财物为别人排忧解难很容易。什么叫倾力的担当?我有一百块钱,我拿出一百块钱救别人之急,这就是倾力的担当。相对柴进而言,宋江的担当离倾力担当更近一些

5.3 小义与大义

  • 大义和小义关系密切:其一,大义源自小义。如果你对亲人都不讲义气,亲人受侮辱你都不出手,就谈不上什么大义了。其二,大义是将小义推己及人的普世化

5.4 大义改变世界

  • 小义足以改变群体。像梁山这样的群体,用义气就可以改变它、驾驭它。而大义的力量不可估量——它的能量足以改变世界
  • 多数《水浒传》的读者也不明白智真长老在说什么。近年来我逐渐有了一些感悟:智真长老确实独具慧眼,鲁智深确实与平常人不一样,因为他的心不在自己身上,关注和悲悯的是人间的疾苦

6. 成由影响力

  • 影响力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四类:权利影响力、专业影响力、关系影响力、品格影响力
  • 晁盖的影响力是品格影响力,如果作为普通人或一般领导者,这个影响力也就足够了,但是作为梁山这样一个复杂的超大型组织,这种品格影响力是不足的,既不够高,也不够深,不如另外一位以品格影响力见长的好汉——李俊。
    • 但凡有人来投奔他,他都要留下招待,走的时候还要送盘缠——记住了,不心疼钱,这点很重要。《水浒传》中凡是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有这个特点 + 敢于出头。晁盖身强力壮,武艺高强,四十岁了还没结婚,平常只喜欢刺枪使棒。一个特殊事件使他的名声传扬于江湖
    • 有梦想。晁盖看似憨厚,其实也有抱负
    • 宽厚重情。晁盖明知白胜出卖自己,仍然想把他救出来。所以,晁盖是宽厚、仁慈、重情义的人,不仅体现在对待兄弟的态度上,还体现在对待被抢掠对象、过往客商身上,以及犯过严重错误、出卖过自己的兄弟身上,这使他拥有了不俗的影响力。
  • 李俊的影响力主要源于他的人格和品格
    • 富于行动力。李俊没见过宋江,但是早就听说过宋江这个人,是宋江的崇拜者。江湖中人一提宋江莫不交口称赞,真正主动去结识宋江的其实寥寥无几,李俊却是个行动派
    • 坦然面对生死
    • 李俊拥有独立人格。李俊最终离开了宋江,带着童威、童猛和太湖四好汉,一行七人漂洋过海,到海外创立了一番事业,最后成为暹罗国国王
  • 宋江的关系影响力
    •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有求于他,他就笑脸相迎
    • 在人情社会,关系影响力很管用,但也有它的局限性。一方面关系影响力再强大,也抵不住希望的破灭

7. 败也影响力

  • 权力,即便是上天赋予的天大的权力,如果不加以珍惜,肆意挥霍,没有行权的敬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它的影响力也会衰亡
  •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位的发言?因为这三位当初是被迫上梁山的。现如今,他们已经为自己身为梁山人感到自豪了。
  • 喧闹过后,真正能够影响别人的,不是曾经的壮举,而是扎扎实实的事业与令人信服的品格
  • 柴进的排场看着红火,但其实那是虚幻的影响力,或者叫无效影响力。其一,失之于滥,难以始终。其二,没有事业,只是游戏。柴进到底要干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柴进就是要过把瘾:一是走江湖的瘾。柴进向往仗剑走天涯的生活。但他偌大个家业,又出不了门,那怎么办呢?只有把江湖中人招到身边来,听他们天南海北神侃一通过过瘾。二是要享受被需要、被吹捧的瘾。
  • 对源自职权的影响力,既可以是真,也可以是伪。如果拥有它的人能够敬畏权力,审慎地使用权力,那它的影响力就是真,并且会发生质变
  • 只有当你有强烈的事业感,有明确的价值和目标,给得出站得住脚的愿景,并让人感觉到你是在脚踏实地实践你自己所说的话的时候,这个前提下的影响力才是有效影响力,才有可能吸引真正的追随者。

8. 人格是道门槛

  • 以其辉煌履历,按说林冲应该很有领导力。然而,恰恰相反,林冲没有什么追随者,他的徒弟曹正也没追随他,他原来最好的朋友鲁智深上梁山后和他之间的互动也很有限,他前期的同事杜迁、宋万、朱贵、刘唐和阮氏三雄也都没有跟他抱团取暖——林冲是真的没有追随者。晁盖死后,林冲在梁山就以一员普通战将的面目示人了。问题出在哪里?林冲的问题不是在品格、业绩、能力,而是人格有缺陷,人性有弱点。
    • 林冲奔往陆家,按说林冲对陆家非常熟悉,正常情况是飞奔上去,一脚踢开门。可人家林冲不,他跑到楼梯上突然站住了,高喊“大嫂开门来”!于是高衙内翻窗跑了。俗话说“捉奸拿双”,这连武大郎都会,捉奸哪有还没上楼就大喊大叫的?
    • 这暴露了林冲人性的弱点,为了那个小小的官位,放弃尊严,放弃底线。对妻子尚且如此,又怎么可能为了追随者,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 她一个再选择的机会。实际上,林娘子怎么可能有机会?以林冲的地位、功夫都保护不了林娘子,谁又能保护她?以林冲的精明、机敏,绝不可能想不到这点。所以,林冲这不是休妻,是送妻,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把林娘子送给高衙内,寻求一种妥协,让高衙内不要再迫害自己。你不是想得到她吗?她归你了,放过我,让我回来当这芝麻绿豆官吧
    • 两个解差吓得舌头伸得很长,这时林冲轻飘飘地说了一句话:“这值得什么,大相国寺里的一棵垂杨柳,他也拔得出来。”这话什么意思?——这是告诉解差,这人叫鲁智深,在大相国寺出家,有事找他,别找我!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当时那是轰动整个东京的大新闻啊。这两个解差之前就嘀咕,怀疑这个和尚就是鲁智深,猜了一路,“诚实的”林冲终于帮他俩答疑解惑了
    • 回头看几千年的历史,为了微不足道的虚名浮利,忘掉了来处和初心的,何止林冲和陆谦!人在职场,做到坚持原则、坚守底线真的非常不容易。
  • 孙立和林冲和秦明一样的弱点:强悍的肉体与虚弱的灵魂。其次卖友求荣。当他见到吴用,和吴用对话时,就暴露出他人品的问题:他称呼栾廷玉“那厮”,而不是说“我师兄”。
  • 人格不健全,表现出没有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没有思想、情感不健全的人,其实都不可能有人追随,更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说他们当不了官,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也可能会拥有很高的职位,但职位高并不代表他们有领导力

9. 真诚方久远

  • 但是,彼此更加礼貌的背后,其实就是吝惜付出真诚。他们遵循的是“有什么事、设什么岗,在什么岗、干什么事,干什么事、拿什么钱”的科学管理伦理,职责分明、界限清楚,到点上班、下班走人,上班公事公办,下班各自回家。不像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上下班其实难分,公私其实难分 - 真诚影响力
    • 分享——发挥脆弱的影响力。分享什么?其实很重要的就是分享你的不爽,分享自己脆弱、不得意的一面,就是让人看到你作为一个领导者,其实也是人而不是神,从而有利于消除距离感。
    • 表达——发挥个性的影响力。表达自己 + 倾听——发挥陪伴的影响力 + 肯定——发挥欣赏的影响力 + 服务——发挥利他的影响力

10. 有舍才有得

  • 自我意识其实很重要,不想当领导的人也比较难获得领导力
  • 被领导者有两种特殊情况不可忽视:特别出色或者特别糟糕。那是最考验领导力的,如果这两种极端情况下还能当好领导,通常领导者的水平就特别的高,鲁智深恰恰就是这样的领导者
  • 鲁智深的领导力
    • 真诚固然重要,真诚的表达技巧也不可或缺,但真诚需要以善良为源,而不是以需要为源,以需要为源而缺乏内在善良,则很可能成为伪诚。以善良为源头的领导力,比真诚更深入、更直接、更强大,鲁智深的领导力源自善良。儒家曰仁、佛家曰慈悲,其实都是领导力的根源,我们说了几千年的仁德和悲悯,其实都是领导力之源
    • 鲁智深没有那么多心眼,待人接物凭本真,付出不求回报,一生就是一个“纯”字。当然,“纯”和“善”只是必要条件,需要建立在一定能力和实力的基础上。从这点看来,我真心认为多读几遍《水浒传》,比会背美国领导力经典管用
  • 李俊的领导力,深
    • 李俊上梁山前,在浔阳岭、浔阳镇、浔阳江三霸中居于领导地位,这点和鲁智深上梁山之前有相似之处。他的直接下属童威、童猛两人终生追随李俊
    • 浔阳江上一霸”船伙儿张横,是一个骄横跋扈的主儿,当宋江和两个解差逃到他船上,穆弘和穆春追至江边,请他把三人送回来交给他们处置,张横很干脆地拒绝了。但李俊和二童兄弟驾船经过,李俊让他把宋江放了,张横马上就放人。当张横把船靠岸,几个人下船后,李俊一句话,穆氏兄弟就赶过来参拜宋江。可见,李俊在三霸中居首,李俊在江州就显现出很强的领导力
    • 能够被派出去独领一支人马的,在《水浒传》后期只有关胜和李俊两人。能被委以重任,拥有这般信任,可见他的领导力也得到宋江充分认可。最令所有《水浒传》读者印象深刻的是,在太湖,李俊不仅以自身的英雄气概震慑了费保和追随者童威、童猛,而且他的大无畏精神也令费保等折服
  • 宋江的领导力,强
    • 六股之前没有统属关系甚至曾经敌对的势力,宋江却能够毫不费力地聚合在一起,挥洒自如地指挥调动,追随他往同一个方向前进,最后全部带上梁山
    • 这充分证明了一句领导力名言:职位可以被授予,但领导力不是授予的,领导力是自己争取来的
    • 关键时刻,职位高低不代表领导力高,有无领导力取决于有无追随者,而领导力水平高低又取决于追随者水平的高低——在穆家庄会议上,晁盖带来的人中也不是没有他的追随者,但都远不如花荣,没有人意识到什么,更没有人做点什么。会后包括晁盖在内,
  • 李俊对水军同僚阮氏三雄舍得付出的是诚意。作为一个外来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领导别人,后来居上,这样一种尴尬关系很难处理
  • 武松前半生一直都在寻找大哥:从亲哥哥武大郎到结义大哥宋江,从结义大哥宋江到带头大哥鲁智深,甚至在十字坡要认张青这个开黑店且本事低微的人为大哥,一天离开了大哥心里就没着没落——所以越强硬的汉子可能内心越脆弱,这也是一条江湖的基本规律

11. 自省与善学

11.1 能力的本质

  • 人们谈能力时,更多地关注“能做到”,觉得能做成事的人就是有能力,而往往忽视了“想做到”。其实,“想做到”才是最原始、最强大的能力。能力并非一定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才能体现出来,很多时候,能力在无意识和习惯性思维、动作中就能体现出来
  • 领导力发展始于领导者的“自我意识”——领导者如何看待自己的意识,如何为自己的意识导航,如何驾驭自身意识与行为间的互动,如何让行动跟得上意识。教育的根本也首先应该是教人掌握能力之母——自省与善学,其次才是具体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而不是相反。归根到底,只要善学,面包和黄油终究都会有的;反之,如果不善学而又非要去当领导,那悲剧早晚也是会到来的

11.2 晁盖的问题

  • 晁盖做人做事只凭本真,没有观察、总结、反思、自省的意识和方法论
  • 第一,晁盖没有长远打算。换成当下时髦的表述,他的领导缺乏使命、愿景、战略、规划。梁山为什么而存在?未来将去往哪里?将要成为什么样?为了这个构想中的样子,都应该干哪些重要的事情?这些事情孰先孰后、需要哪些条件和资源?如何摆布?这些组织中顶层的、根本性的问题,晁盖一概没想过。或者换一种我们更熟悉的评述方式:晁盖这个人,虽然有较为清晰的价值观,但理想不清晰,信念不坚定,格局不够大,是一个没有理想和情怀的好人。晁盖并没有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干点什么的想法
  • 第二,晁盖率直,不懂掩饰。
  • 梁山建设、人事分工、主动出击。吴用也继续提建议,多是执行层的具体方法。二是宋江还喜欢亲自执行,遇到事情都喜欢抢着去干,每次下山和重大战役,都是宋江带队伍前往。很快,计划和执行被宋江和吴用垄断了

11.3 宋江的优势

  • 但宋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指挥小股人马到指挥大兵团作战,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从一个刀笔小吏,迅速成长为一个军事指挥领域的行家里手。

12. 以身作则说

12.1 美式以身作则

  • 美国著名领导力研究学者詹姆斯·库泽斯和巴里·波斯纳合著的《领导力》一书,虽然一版再版,但始终把“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作为模范领导者的五大实践
  • 你是按照你自己说的原则在行动,并且行动的方向与你自己给大家指出的方向是一致的,并且这种行动和原则性必须日复一日、一以贯之,也就是你不能忽悠大家

12.2 中式以身作则

  • 成语“以身作则”出自《论语·子路》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榜样的力量,要以自己的行为为榜样
  • 领导者通过持续的“做到”,首先昭示的是自己对这个目标和原则坚信不疑,始终与追随者在一起、在前列,坚定追随者的决心,表明这个事情和目标是可为的、能做到的,坚定追随者的信心。
  • 作为那个情境下的领导者,有了女人、有了家庭,就意味着有了领导者的小私,必然会影响弟兄们的大公,是对义气为先最大的威胁,所以梁山排名前几位的头领都没有女人

12.4 晁盖以身作则

  • 他是典型的居家大哥做派,坐上头把交椅发布的第一条命令就是给阮家老小找房子安顿,其后的一系列命令和工作都是围绕着山上山下的兄弟们开展,连出卖自己的白胜也没忘了,这个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无疑会让弟兄们感动到誓死追随
  • 军纪执行力的基础就是一把手以身作则

12.5 宋江以身作则

  • 李逵发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他的潜意识,就是宋江偏离了“兄弟第一,女人靠后”的梁山原则
  • 宋江在与兄弟们同甘共苦方面做得也还算不错,偶尔搞点特殊化。比如,宋江讲究吃:杯盘器皿是否齐整、酒是否考究、鱼是否新鲜,他都在意。除此以外没有什么过分的地方。在钱财上,宋江一向不在意,因此,跟晁盖一样不存在谋私利的可能

第二部分 辅佐有道——如何辅助核心层

13. 中国式经理人

  • 以中国的传统,一般是不会把事关成败的高层岗位交给外人的——这就是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中国步履维艰的所谓文化传统问题吧
  • 卢俊义上山以后,是名副其实的高层人士,有职有权、名副其实的二把手。所以,卢俊义是梁山自己无法培养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才,只能不惜代价引进
  • 卢俊义的社会地位、美誉度、影响力、技能、财富、个人品质六个方面,均强于梁山其他一百零七人,显著有别于其他头领
  • 职业经理也只有与内部人存在显著区别,才有说服力与神秘感,把他请来才能发挥作用。否则你费心劳力地找来一名外部人,结果一出手,大家发现:其实跟我们也差不多啊,工资却高五倍,还有股份!结果说不定就会“请来女婿,气走儿子”——这个貌似很低级的错误,现实当中好像很多组织都在不断犯、重复犯
  • 所以,卢俊义这个优秀职业经理上了梁山后,宋江这个当家人的幸福指数高了许多,内心的焦虑和惶恐、对未来和未知的恐惧减轻了许多,卢俊义是真正能为宋江分担责任和压力的人,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仅仅是工具和招牌

13.2 发挥经理人作用

  • 对梁山其他人而言,他始终都是一个外人。对于一个外人,你让他心甘情愿、真心实意扛重活,那就必须要尊重
  • 刘邦确认韩信当职业经理,用的是登台拜将这个仪式,而梁山确定卢俊义当职业经理,用的是分头平行带兵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的形式。这个仪式之后,卢俊义排名第二的地位就确立了
  • 要授权还要培育
    • 充分的信任和正式授权是职业经理发挥作用的抓手,赋权于职业经理,不仅要有正式的文件,还需要有一把手宣示信任和授权的实际行动,这是职业经理在组织当中保持相对地位和统御力的凭据

13.3 职业经理的自处

  • 有三点很重要:一要努力向前,创造价值;二要尊重老板,不越位;三要谦虚谨慎,宽待下属
  • 职业经理的位置具有特殊性,特别需要处理好内部关系。怎么处理好内部关系?就是保持对上下左右的警惕性,上下左右都需要警惕,尤其是随着地位的稳固,关系的融洽,更需要谦虚谨慎,防止超越权限,以及众人潜在的心理界限——你是我大哥请来打工的,我们是大哥的兄弟,给了你这么多钱,你就是该干活。不能因为他们称呼你“二哥”,你就真把自己当二哥了——这就是为什么“二哥”成为脏话的起因。卢俊义在明确为二把手以后,有四点做得很好
    • 卢俊义没有参与策划一百零八将大排名
    • 《水浒传》每次安排工作的人员名单,一定要像看干部任命书一样认真,里边满满的套路、满满的全是学问。宋江去东京,大本营不是交给二把手卢俊义,而是三把手吴用
    • 机密事情宋江都是请军师吴用商议,很少请过卢俊义

13.4 与老板相处之道

  • 老大永远是领导,不是大哥;同事永远是同事,不是兄弟。卢俊义做得很好
  • 孔夫子的意思是,尊卑之间、上下级之间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原则当领导的都必须要记住——不论是当上级的还是当下级的,这都是金玉良言

14. 中国式合伙人

  • 合作伙伴是否相合,关键还看理想、信念、价值观是否相合,起码是大部分相合或阶段性相合。能够长远合作,甚至是终身合作的合作伙伴,必然以价值观为共同基础、理想为共同目标、信念为共同准则
  • 梁山上有很多和宋江关系非常好的人,比如说花荣、戴宗、李逵,但他们不是宋江的合作伙伴。因为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跟宋江有显著差异或者差距,只是单纯的追随者
  • 能够成为一把手的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追随者和下属,其实不容易,需要有几个基本条件,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第一,要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第二,要有相对独立的资源;第三,要能独立发挥作用

14.1 独立的思想和见解

  • 也就是说,心意相合并不是一个人唯另一个人马首是瞻,不是无条件的附和,而是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合作伙伴相对于一把手,思想独立、方法独立,而不是揣摩领导意图、完全顺着领导思路去思考;或者干脆不动脑筋,一把手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或者老大一说什么就喊好,那不是合伙人,那是马屁精

14.2 独立资源和圈子

  • 有相对独立的资源意味着不是一切都是一把手或组织给你的,而是自己兜里也有货:想干点啥事,有人、有钱,有威望、有信誉,有情报、有人脉,什么也得有点;想干大事情前,不用完全靠一把手和组织提供资源。宋江以义气闻名江湖,吴用以智谋闻名江湖:我的威望和你不一样,不一定有你大,但也是有的

14.3 独立发挥的空间

  • 既然是合作伙伴,那就不是亦步亦趋的下属,就拥有相对从容的提前谋划和行动的自由度。也就是说,并不是事事要等一把手批准以后才去干,合作伙伴需要拥有先期谋划、预做准备的自由度。能够独立发挥作用是合作伙伴的典型特征
  • 在大型组织里,一个平常普通的人,跑到领导跟前说“这个事情不对、那个事情不对,应该如何如何”,除非特别谦虚、特别包容,正好有空闲、有心情的领导会考虑你的想法,一般情况下估计领导会想:这人有毛病吧?但是如果合作伙伴这么一说,领导立即站起来:“你快说说为什么?该怎么办?”因为实力不同、地位不同,合作伙伴才有直言不讳的资格和能力

15. 品神意与民意

  • 公孙胜选择离开,是因为他看到梁山“一宅二主”的尴尬局面和隐含的危机。以罗真人和公孙胜的智慧肯定会找到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确定相应的应对原则,才会再次回归。从后面的故事进程和公孙胜的表现看,这个原则就是:就事论事,两不相帮;只谈工作,不谈感情;只顺天意,不论人情。在晁盖和宋江、吴用之间,公孙胜选择了不参与争斗,不再论兄弟情,我来只是顺应天意,帮助工作
  • 梁山的民意,对内就是求生存、求快活、求义气、求认同、求归宿、求公平
  • 最后是求公平、求归宿。为什么梁山能聚集这么多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梁山相比山下的社会,要相对公平得多,相互之间皆兄弟,天罡地煞的传说很有诱惑力:弄了半天我还是天罡星啊,弄半天我是地煞星啊,我们都是神仙下凡哪!梁山原来是神仙府啊!心情那叫一个爽,上梁山才能获得归属感
  • 梁山还有另外一种民意,那就是求社会的公平,铲除奸佞和君侧元凶首恶。当然,持这样一种追求的人不是太多,主要是林冲、鲁智深和武松等少数认识到社会深层次问题的人。这群人虽然少但在梁山影响力不小,是不容忽视的一种民意。这些民意综合起来形成两个东西:一是梁山人选择自己领头人的标准,这个领头人要具备足以带领大家实现民意的意愿和能力;二是梁山所实施的政策和策略,政策和策略要能够代表这些民意
  • 职业经理、合作伙伴、社会大势和趋势的代表、内部的民意代表是一个大型组织内部领导层做重大决策的重要参考

16. 有力的加盟者

  • 其一,加盟者不是崇拜者,慕名主动投奔的就是单纯的下属;其二,加盟者不是追随者,无条件奉献一切、资源全部上交还是单纯的下属;其三,主要领导人对加盟者需存有尊重和敬畏之心。
  • 鲁智深加盟梁山,不是因为承诺和利益驱动,也不是因为价值观相合,而是属于因偶然事件和趋势推动加盟,根基是彼此闻名和好感。这类加盟的基础其实有疑问、欠稳固,能否有好的结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取决于结盟双方或各方的品格和具体把握
  • 鲁智深在梁山影响力大、工作努力,与宋江的信念与价值观不同,有离心倾向。宋江对这个加盟者是在控制基础上的尊重与使用,是用了手段的,但手段很轻柔,也很复杂
  • 班师回朝前,武松情愿把身边的金银赏赐都纳入六和寺陪堂公用,做个清闲道人,请宋江造册时不要写自己的名字——武松已经不把皇帝的赏赐当回事了,回首当年那个世俗上进、畏官媚上的武松,反差是如此巨大!宋江悲凉地说了句“任从你心”,此时也意味着武松终于活明白了,不需要大哥罩着了
  • 这就是同盟关系的实质:事毕利尽,则礼毕义尽,各自回到各自的轨道中去
  • 加盟者,顾名思义是一段时间内,在你旗下的同路人,并不意味着要走完全部历程。在共同的目标达成后,除非双方心甘情愿融合,否则终归要遵循各自的初心,回到各自该在的轨道上去

18. 元老得体过渡

  • 杜迁、宋万、林冲、朱贵。林冲一直是王伦防范和排挤的对象,所以林冲算作王伦的对手更确切些。而其他三位头领算作是王伦真正的手下,这三人也是梁山的第一代元老。这一代元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本领都一般,为人都朴实,都不同程度地有些贡献。
  •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 换代之后,元老仅仅有态度就不够了。正常情况下,非重要岗位与非敏感人物仍然需要看贡献。
  • 宋万、杜迁的排名比曾经是山头老大的李忠和邹渊靠前。李忠是桃花山的老大,邹渊是登云山的老大,他们上梁山是带着资本入股。论战绩和功夫,李忠和邹渊也都强于他们两位。这样的排名安排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元老,占有资历上的优势
  • 敏感岗位的敏感人物,宋江选择了尊重和压制、重用和监督并重的策略
    • 这个排名是耐人寻味的,也是让当事人心里有一丝不快的——每个元老前面,都被安放了一个与他能力相仿,但都资历较浅的新人
    • 这五个二代元老与作为换代之后的敏感人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和边缘化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好在这五个人的格局和心胸都足够大,结局也还算不错,比较得体地完成了过渡
    • 从职业经理、合作伙伴、神意代表、民意代表、加盟者到恩主和元老,都是需要一把手认真、谨慎对待的重要角色。在组织内部,一把手是不是也能有对其坦然相对、无所顾忌的人呢?请看下一章《亲信各尽所长》

19. 亲信各尽所长

  • 亲信的表现一是自动自发,二是不计得失,三是不遗余力。把他认为需要做好的事情做到极致。亲信是对领导者拥有私人情感的特殊追随者,是追随者中的稀缺资源,是领导者可以倚靠的股肱。如何将追随者发展到亲信的程度,亲信又该如何做好自己?
  • 同时,两个人性格脾气相投很重要,需要得到领导者的认可才具备成为亲信的条件。情感因素很复杂,血缘、姻缘、知己、共患难等都是让两个人超出一般亲近关系的原因。人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纽带,志向不同、兴趣不同的两个人,很难长久欣赏和合作。
  • 追随者需要同时满足性格、品格、情感、志趣、能力、业绩六个条件,同时又有成为亲信的主观意愿,才能使这样一种关系成立和持续。所以,亲信是一种极其稀缺的资源。
  • 作为梁山这样一个庞大的团队,设身处地替宋江分析,如果遇到大的变故,比如遇到王伦被杀那样的场面,可用的、会挺身而出救你命的人能有几个呢?我想不会超过十个人吧
  • 宋江的亲信只有两个:戴宗和张顺。这两人都是宋江在江州服刑时结识的

19.3 亲信自动自发

  • 戴宗和张顺在梁山一贯主动作为。戴宗的能力略差,张顺能力强一些,不管能力如何,都能做到自动自发。
  • 戴宗自动自发
    • 主动招揽人才
    • 积极主动,随机应变
    • 不辞辛劳,东奔西走

20. 干将独当一面

独当一面首先是要有领导的信任,其次才是能力问题。能力要强、心智健全、有领导力。面对的问题不同,能够独当一面的定义也不同,负责开拓中国区业务,维护某个省份,一个3个月的小项目,问题难度不同,需要的干将层级也不同。

  • 在多数组织里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真正到用人的时候,一把手把花名册翻来翻去,找得很辛苦,也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干将。梁山有一百零八位头领,但是能够横刀立马,独当一面的干将其实屈指可数,非常稀少

20.1 略说独当一面

  • 独当一面的意思就是独立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 让手下独当一面非常不容易,是件严峻考验一把手心胸和智慧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在自己能够搞定的前提下,领导者很少能够做到真正放权和授权。像刘邦让韩信独当一面,也是很难的事情,从南郑拜将,一路走来,刘邦始终没有真正放权于他,直到形势所迫,危在旦夕,韩信才得以自领一军
  • 能够独当一面的干将,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健全的心智、全面的能力、优秀的领导力
  • 第一个“独”,是独立开展工作,不依赖主体、老大的意思,是工作层面的独立。第二个“独”,是另立山头的意思,这个问题是令所有一把手忌惮的事情

20.2 谁堪独当一面

  • 但是林冲上山以后表现出较强的统兵能力,说明他是一个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林冲独领一支人马,完成短时间的战役任务是胜任的,但要长期独当一面恐怕有较大难度
  • 杨志对待那十个挑着生辰纲担子军健的态度,一路上非打即骂,像对待奴隶一样,就知道肯定没戏——任何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无底线折磨下级的人,无一例外且毫无疑问是没有追随者的,也是缺乏领导力的,不管他担任多高的职务。至于索超、徐宁等人,基本都是以个人武艺见长的斗将,上阵厮杀还行,独当一面没有太大指望
  • 鲁智深意志坚定、心智健全、领导力,这几条都具备,但是要说能力全面,恐怕也不够。鲁智深骨子里还是喜欢单人独骑闯荡江湖,智计仍然适合小打小闹,要说独当一面,能力上还是有所不足。史进的意志坚定不成问题,被打二百杖都没招供,心智健全就难说宋江是要利用梁山换取资源当官,李俊能够听费保的劝说,毅然抛弃别人赐予的官爵,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有人认为,李俊的绰号“混江龙”并非字面意思——一种江南农村淘泥治河的工具,而是“混入江湖的真龙”之意了。史进好像始终是个没成熟的阳光男孩,积极献计献策、主动作为,但总是很受伤
  • 宋江是要利用梁山换取资源当官,李俊能够听费保的劝说,毅然抛弃别人赐予的官爵,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有人认为,李俊的绰号“混江龙”并非字面意思——一种江南农村淘泥治河的工具,而是“混入江湖的真龙”之意.后期他对宋江的选择不再认同,却能不动声色,一边继续协助宋江完成其功业,一边另谋出路,时机一到,犹如真龙入海,大显身手。李俊是真正的高人,是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干将,因为他的格局、眼光超出众梁山好汉,品格、能力在众梁山好汉中也属于出色的。

21. 身处领导之间

  • 能够把握住领导心的,并非去揣摩与迎合每个人,而恰恰是不过多考虑他们的感受,仍然保持原来的自我,继续做好自己就可以。当然,说着容易,做起来可真不是那么简单。
  • 燕青在梁山大排名中位居第三十六位,居天罡星之末。燕青能够进入天罡星之列,确实让人费解。论出身,他既不是晁盖派的老班底,也不是宋江的郓城、清风山、江州三大派系成员。论功劳,燕青没有太大战绩,上阵杀敌不是他的强项,真正的临阵建功只有两次,燕青的总战绩和天罡星的其他战将相比单薄得很。论地位,燕青不过是卢俊义收留的一个孤儿,不仅如此,而且是奴仆中最低贱的角色——倡优。要说宋江真心要请卢俊义做搭档,给燕青一个稍高点的位置也是应该的,但一比宋清就不对了——宋清排名比燕青低了整整四十名
  • 燕青把握了身处领导之间的精髓——坦然面对一切,尽职尽责地工作,只管做最好的自己

21.3 首在人品过硬

  • 燕青事主忠。宋江的“忠”带有目的性与功利色彩——他想当官,忠于朝廷是要换得朝廷认可,给他一个官做。退而求其次,即使不给大官做,他也要名,期望青史留名。而燕青的“忠”没有任何目的性,是纯粹的忠
  • 燕青不仅是纯忠,还是智忠。燕青明白朝廷对梁山只有利用没有恩义,当征讨完方腊后,梁山利用价值已尽。于是,他劝主人卢俊义及早离开,卢俊义却笑话他:“我们刚刚经过多少艰难险阻,终于功成名就,怎么能走呢?”燕青见卢俊义执迷不悟,挑起一担财货半夜悄悄离开了
  • 忠诚是被各类领导认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旧主忠诚、对前组织忠诚甚至对对手忠诚,都是现任组织和领导所看重的品质。燕青正因为对卢俊义足够忠诚,才使宋江敢于放手使用。而不传话、不搬弄是非是身处领导之间非常可贵的品质,唯其如此才能保护领导和保护自己
  • 聪慧是一种难得的财富,也是自身直接的价值所在,之所以领导都爱用、同事都喜欢,能看得懂、悟得透、学得快、干得好是非常重要的。在人品好的基础上,聪明人当然人人争着要。
  • 卢俊义用燕青的才艺是消遣娱乐,宋江用燕青的才艺是干机密大事,从这点上来说,宋江比卢俊义高出不少
  • 燕青策划能力强。燕青监管、督导李逵堪称一绝。李逵是梁山人见人愁的惹祸精,但李逵唯独对燕青服服帖帖,一口一个小乙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怕燕青,李逵但有不听燕青时,燕青就给他来上一跤——但是燕青也不可能总摔宋江的第一心腹不是?更重要在于其他两点:一是李逵认识到燕青在宋江、卢俊义、吴用等上层心中的地位,知道燕青是有实力,受整个领导层信任、喜欢的人,李逵对内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领导跟前的红人,他才不会去得罪呢。二是燕青问题分析、周密计划、策划操作的能力都很强,李逵打心底里佩服燕青
  • 缜密细致,能干机密的事,能干大事,能跟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人成功打交道,是高层领导特别看重的,也是领导抢着要的根本原因
  • 他对功名利禄并没有太大的欲望,只是凭着自己的本性,为上级和梁山做事,没有为自己规划和图谋什么,正所谓无欲则刚,这个没有目的的开始,决定了他的结局
  • 鲁智深也不过只是看透了彼时的朝局和社会,以及对现状的深刻洞见。燕青的洞察力是历史性的、规律性的,超越了具体时代和具体事件,那种通透和达观,值得所有人尊重,提醒我们要留意和回顾自己来时的路

第三部分 权力巅峰——如何当好一把手

22. 一把手的仪态

  • 得体的仪态最根本的有三点:一是稳当、厚重,二是亲和、诚恳,三是原则、正气
  • 曾国藩在日记中记下了预示富贵的四种仪态: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两贵两富。“端庄厚重”是举止行为,“谦卑含容”是待人的态度,“事有归着”是做事的风格和习惯,“心存济物”既是胸怀,又是眼界和开放性。曾国藩从举止行为、待人接物、做事风格、眼界胸怀四个方面总结出富贵有相,会不会富贵、能不能富贵、能不能守住富贵,能从仪态上反映出来。
  • 柴进与林冲在路上偶遇,柴进是“滚鞍下马、飞近前来,就草地上便拜”,王伦仪态第一失就是傲。王伦嘴上、脸上和心里不一样,这个虚伪瞒得过晁盖,瞒不过吴用。他的失态虽然被刻意掩饰着,但仍然逃不过吴用的眼睛。吴用随即激恼了来夜访的林冲,第二天王伦就被林冲杀了,可见仪态之失是王伦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 晁盖心内无城府,事前没规划,临事失惊打怪,遇事不知所措
  • 宋江仪态得失。面对权贵易失态,酒后易失态,面对美色易失态
  • 作为一把手,勤于学习,读书、做事、走出去,都是提升档次和境界的通常方法,但都代替不了自省和系统思考。很多一把手很聪明,也很有悟性,从外部接触到的新东西、获取的灵感能很快内化应用。但对事物本质思考不足,悟得不透不深,就会导致档次和境界变化不明显,容易被曾经的经验、偶然的成功、世俗的标准所左右,长期在一个水平徘徊,拿低档的热闹当辉煌,硬是用自己的档次和境界,逆向淘汰高档次人才,无形中打造组织档次的天花板
  • 高质量的表扬最少包含两个要素:情感和逻辑——表扬要发自内心、有感而发;表扬要有质量、直指本质。表扬是语言和行为仪态的组成部分,会表扬人也是一种资本
  • 我们检修工连续昼夜加班是常事,到下半夜那滋味不堪忍受。每次干通宵,到凌晨两三点钟时,厂长就会在我们的工作场地默默转一圈,大家烦躁、恼怒、绝望的情绪会瞬间下降

23. 格局昭示结局

23.1 雾里看花品格局

  • 格局的内涵包含五个方面、十个因素。五个方面指志向与使命感、胆略与担当、眼光与洞察力、见识与眼界、心胸与境界。十个因素包括志向、使命感、胆略、担当、眼光、洞察、见识、眼界、心胸、境界。事实表明,一个人只要在这十个因素上有明显而真实的表现,就会被别人感知有格局。当然,具备的元素越多,则格局越强,别人的感受也就越明显
  • 第一,志向和使命感。志存高远,自认肩负使命,有所追求,不甘平庸,自然表现出有格局。第二,胆略和担当。有担当时表现出格局大,有胆略时表现出格局高,因为敢于承担责任,才会主动抓住机遇。畏首畏尾和主动出击,这两者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富于勇气和谋略,胆子才大,才敢于冒风险。第三,眼光和洞察。善于从长远着眼,发现规律,不被眼前利害所蒙蔽。有没有格局,往往从有没有眼光和洞察力来评判。什么叫有眼光和洞察?从长远发现规律着眼,不为眼前利益斤斤计较和患得患失。这种格局往往来自眼光。什么是眼光?能着眼于前方,而不仅仅是当下。眼光来自洞察力,什么是洞察力?即能找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第四,见识和眼界。格局从根本上还是来自见识,没有见识过大场面,始终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盯着这个行当,格局肯定大不了。因此格局需有足够的见识和宽广的视野。第五,心胸和境界。胸襟广阔、纳事容人也是格局的重要表现。什么叫境界?就是超脱的程度

23.4 宋江的格局优势

  • 宋江有志向、有使命.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 如果没有胆略,略一迟疑这事也就做不成了,想好了马上就干是一种胆略
  • 宋江的内心大概也有上、中、下三条衡量标准:上是招安并得到朝廷认可,中是招安但不被善待,下是继续占山为王.是在宋江的价值观里,只有当大官,没有当皇帝的想法。——内心没有当皇帝的“抱负”,那还说什么?所以,宋江的格局中只能看见这三条路,而且看得比谁都清楚
  • 宋江格局的顶点和边界在哪里?一百零八人大排名后就意味着梁山开拓进取的终结,从此就由攻转守
  • 宋江在毛主席眼里还是政治上幼稚的小知识分子、小地主,他的结局是由他的阶级属性决定的,尽管他是那个阶级里面相对正派、开明的一把手。毛主席的意思是,任何想要调和、走中间路线、回避政治斗争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愚蠢的,只有抛弃幻想或者干脆像李逵那样想都不想,做坚决的斗争,才有可能闯出一条路来
  • 跟上层玩政治,跟四大奸臣斗法,他显然不够分量。比如,招安的时候他提出一个要求:我们一百零八个兄弟不能拆开,生生死死要在一块。这明显违背起码的政治规则:这么强大的一股力量,不说奸臣陷害、同僚排挤这些阴暗面,从国家安全和需要的角度,如此强大的一支野战部队,也不可能完全集中在一起
  • 一百零八人都去了前线,柴进、燕青、乐和这几个人都是很好的外交人才,三个人在征辽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但是如果把他们留在东京,跟宿太尉,特别是跟高俅保持联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 有格局(大格局) 没格局(小格局)▲有理想、有志向 ▲自我中心、世俗平庸▲有方向、有规划 ▲得过且过、临机应付▲有抱负、不满足 ▲自我设限、小成即满▲敢决断、敢担当 ▲多谋少断、争功诿过▲眼光独到、见微知著 ▲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愈挫愈奋、坚忍不拔 ▲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视野开阔、境界不俗 ▲鼠目寸光、斤斤计较▲胸襟广阔、容事纳人 ▲心胸狭隘、嫉贤妒能
  • 格局是可以效仿的,跟格局大的人在一起,潜移默化之间都会深受影响。年龄越小,格局的改变相对越容易。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让年轻人跟在有格局的人身边工作、学习或生活,其实比其他专门的培养都有效

24. 创建共同愿景

  • 作为组织的一把手,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我们要往哪里走?别人为什么跟我走?怎么才能让大家自觉自愿地跟着我走?是否创建了共同愿景是回答和解决这个首要问题的关键

24.1 愿景与共同愿景

  • 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有没有共同的愿景或者说愿景能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是领导者水平的分水岭
  • 其一,集成式愿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把一些有相同个人愿景的人组成一个集体。有的组织招募新人时,不仅看素质和能力,同时还强调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的匹配程度,可以看作通过集成路径建立组织共同愿景的方式。其二,凝练式愿景。就是把大家心灵深处的共同愿望挖掘与呈现出来,并进行凝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构建共同愿景。其三,影响式愿景。就是从个人愿景出发建立共同愿景。个人愿景可以是组织最高首领的个人愿景,也可以是前辈,甚至是外部的愿景,但通常需要由核心决策层发起。
  • 建立共同愿景不能靠命令、规定,只能靠周而复始的沟通和分享
  • 梁山泊兵马前后攻打了江州、高唐、青州、大名府、东平、东昌、泰安等众多城池,但打下来之后只是把金银钱粮带走,没有派遣头领和官员来驻守——客观上梁山还没有这个力量,主观上他们也没有这样的意愿.他们没有提出治国方略,没有按照“替天行道”的宗旨制定社会制度,有效管理社会,每次攻打地盘,收获的只是财物,而不是势力范围。梁山是不是可以有更高愿景的选择?

24.6 如何化解抵触

  • 政治平等。大排名以后一律都称兄弟。这是很了不起的政治举措,对于来自底层的人,特别是像李逵这样的人,是一种巨大的精神享受
  • 经济平等.在获得财产方面机会均等。政治和经济的公平大大减少了梁山的内部矛盾
  • 用不同手段分化.对于某些头领的暗中抵触,宋江则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道.共同愿景凝聚力量。一个拥有巨大能量、创造辉煌业绩的组织,最后的失败一般不会从外部被攻破,强大组织的失败往往从内部开始。

25. 构建领导核心

  • 真正领导核心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斗争、磨合、淘汰。平白无故、一见钟情地走在一起,不见得是好的领导核心。二是领导核心的成员需要实力相当或者势均力敌,需要两个人及以上。三是领导核心中的几个人在精神和心理上不是从属关系.比如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副总经理是总经理招来的,今天想让干就干,不想让干就辞掉,那这两个人不构成领导核心。四是需要够分量。不够分量的话,不管名分是什么,其中一方就是下属或分支机构。五是不是资合,也不仅是人合,而是心合。同时满足这五个条件,才是真正的领导核心成员,才能构成领导核心。
  • 没有建立起真正领导核心的组织,在实质上就是个“一人组织”,只能自己带着手下安分守己地干点该干的事。当然,如果能力足够强和足够大,又恰巧站在了风口上,也可能把事业做得如烈火烹油一般,但最终会回到该在的位置。比如蒋介石先生,他领导的政权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领导核心。蒋介石是个非常之人,国民党内没有人能够代替他,也没有一个足够级别、分量、实力的人跟他同心同德

25.2 核心形式迥异

  • 有以血缘为基础的领导核心
  • 有以地缘为基础的领导核心
  • 最强大的领导核心以理想信念为基础。能够照章办事的董事会不计其数,真正的领导核心则屈指可数。比如,中共七大选出的五大书记,是基于彼此间理想、信念、价值观以及人格的认同、对彼此诚意和信义的信任,而不是仅仅靠规则或法律约束

25.3 驾驭核心不易

  • 多数情况下,作为一把手需要领导核心,也需要一把手有意地去打造一个领导核心,但打造出来后又能驾驭好却非常不易,考验的是境界、格局与能力。前文讲过,格局是委屈和担忧给撑大的——是谁给撑的?某种程度上就是领导核心这帮兄弟给撑的
  • 刘邦起事的时候快五十岁了,相比其他人更通人情世故,在底层社会受过更多委屈,会更看淡一些事情。而年龄不到他一半的项羽,心理成熟度明显比刘邦要差很多。如果俩人年龄相仿,那结果如何还真不好说

25.4 晁盖核心得与失

  • 员工之所以辞职,不外乎两件事:不是钱给少了,就是心受委屈了。公孙胜要离开,根本原因是梁山核心的运作机制出了问题,宋江和吴用垄断了权力,晁盖无法驾驭,公孙胜的心受委屈了
  • 宋江处处刻意营造势力抬高自己,而是历史选择和自然发展的结果。这里面必有冲突,既不能完全怪晁盖,也不能完全怪宋江。其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
    • 晁盖实力较弱。一把手,即使是名义上的一把手,也有一个如何驾驭领导核心的问题
    • 两人有争功之意。两人都不能免俗,都有争功之意.领导核心成员之间只能有合作,不能有竞争,这是一条铁律。
    • 其实可以有三种处理方式。其一,晁盖格局再大点,一以贯之包容宋江,支持宋江。就像李宗仁对白崇禧一样。从北伐后期开始,白崇禧就很强势了,李宗仁的话白崇禧未必听,而白崇禧的建议李宗仁必须认真对待。晁盖如果有李宗仁的度量,估计还是能相处下去的。其二,明确机制,列出权力清单,按制度办理。晁盖领导核心的问题就在于:一是晁盖不够聪明,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暗自妥善把握原则,并践行原则;二是大家都没有足够的智慧,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解决,以至于在现实中拖延,直至恶化。其三,晁盖干脆让位,就像瓦岗寨翟让那样。因为晁盖和宋江实力相差确实太悬殊,也意味着梁山内部权力的争斗并不激烈。因为没啥可斗的,绝大多数都是宋江的,也就是晁盖和宋江两个人心里有点芥蒂,有点憋着劲,其他人能站的都站到宋江那边。按照金圣叹的看法,晁盖临死之前已经是“未死已死”。晁盖没死之前已经是虚有其位,除了阮氏三雄、刘唐在情感上还认他是老大,几乎所有人理智上都认为宋江当老大,宋江坐到一把手的位置上是水到渠成的事。

25.4 宋江核心的成效

  • 吴用地位很高,仅次于宋江,经常可以代替宋江,内部威望高,但外部影响力稍弱,谋划力强,地位稳固
  • 宋江居上,吴用和卢俊义虽然有排名的先后,实际上他俩的地位几乎是并列的,这就是传说中的“铁三角”稳态结构
  • 一个组织不是通过任命的方式,而是通过自然形成的方式产生领袖,是组织之福、全体成员之福

25.6 核心构建六要点

  • 第一,以人为先。其实说心里话,我觉得能不能打造得出有效的领导核心,很多时候要靠运气。所以,如果你想做大事业,别管血缘、地缘、价值观、性格,不管一开始是什么原因,一旦发现合适的人,千万不可放过,合适的人可遇不可求,比资金、市场、技术都重要得多
  • 第二,机制为基。适当的机制不可或缺,特别是在人员汇聚过程中,当发现彼此的终极目标不一致、价值观有差异时,就应该意识到这个组合是临时组合,在组合前就要计划好如何分手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小,使彼此伤害最小。除了有私密约定、章程、管理办法、会议制度等这些正式制度之外,还需要非纸面的、几个人的正式约定,甚至需要发挥传统的智慧
  • 第三,格局第一。为长者的格局最重要。驾驭领导核心,一把手的格局第一,能力第二
  • 第四,防微杜渐。一方面,人都是有个性和偏好的,领导核心成员之间难免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甚至于冲突。因此需要保持沟通顺畅,尽量防止不必要的误会,并对实质性的观点和意见差异保持清晰的认识,知道彼此的真实想法,尽可能保证对事不对人,防止因为正常的观点差异而造成彼此间不信任和人格的质疑。
  • 第五,自律为本.否则就必须严格自律、尊重核心,控制自己的权力欲与表现欲。晁盖核心是非稳态核心,宋江在这个核心中自律不足,那是因为他有资格、有实力取代晁盖
  • 第六,好聚好散。领导核心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存在,多数终究会走过形成——发展——消亡——再形成的过程。在进入消亡阶段后,好聚好散,不强求是最好的选择。梁山宋江的领导核心基本上做到了好聚好散。

26. 时刻把控全局

潜意识是自我认知,也就是想做到,而不是能做到。想做到之后,后面才是能力。所以是不是领导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是自我认知

  • 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柳传志说:“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些话里道出了所谓“全局”的其中两个要素:路线和干部,或者说战略和干部。全局何其大,但根本的有两条:把握战略和抓住干部。

26.1 晁盖失控全局

  • 所谓把握路线和抓住干部,就是要在经营和管理当中时刻关注、干预、把握这两件事情:一是确立组织的目标,以及要实现目标所走的路径;二是为了走通路径、实现目标,要倚靠什么样的干部队伍
  • 劫了生辰纲、发了大财干什么?万一出事了怎么办?没想过。几十年守着家业,连个心腹的人都没有,跟柴进一样,就是混日子。骨干要么是守株待兔自己找上门来的,要么是吴用发展的,吴用一句话“这些庄客一个也用不得”,瞬间他就成了光杆司令。对于自己是谁,在这个位置该干什么、如何干,自己还缺点什么东西,晁盖一概不想、不问、不知。
  • 其一,未经讨论,不要直接否决下属的提议;其二,没有征求意见,先不能做结论性的发言;其三,如果非要搞一言堂,那就必须有绝对实力。反过来说,这个时候就看出干部队伍的重要性了。晁盖带的刘唐、阮氏三雄、白胜也算是自己的心腹,但他们也帮不上忙。晁盖对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抓得太不够,自己不内省、不学习,手下人也没有与时俱进。

26.2 把控全局的意识

  • 相比鲁智深的潜意识占据主动,宋江占据主动的行为更多是有深意的显意识。从清风寨反客为主,江州犯人当老大,揭阳镇下跪表态,聚义厅初次排位四件事情,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宋江具有清晰的、控制全局的主观愿望
  • 有了这一跪那就变成了大家是跟着我宋江、随晁盖一起上梁山了——永远不要忽视仪式,琐碎的仪式包含复杂的心理,这里表明宋江敏锐的控局意识
  • 上了梁山,到了聚义厅,四十个人开始谦让,乱成了一锅粥。这时,宋江又发话了:原来的头领在左边坐下,新来的头领在右边坐下,今后再按功劳正式排名。这和下跪如出一辙——亮亮队伍,这二十七个人是我的,那十来个人是你的,这就叫有意识

26.3 控制全局的能力

  • 晁盖去世后的第二天一早,宋江焚香完毕,权居主位,一张嘴就说出了一长串详细的安排: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他和晁盖政治路线上的分歧,第一时间就给显现出来了。先改政治路线,随即进行人事调整,进行重新分工,完成人事洗牌
  • 解读一下这个人事调整方案。五寨的头把交椅上安排的都是政治上信得过的人:林冲是实力派元老,又刚刚领衔推戴了自己,必须要给他位置;呼延灼是自己以位相许求上山的,必须要当一路首领;但把呼延灼的搭档韩滔、彭玘分开,交给柴进统领,而把自己的铁杆朱仝、戴宗、穆弘、李逵都放在他这一路;李应、柴进、李俊虽然以前都没有负责过独立工作,这次获得突击提拔,独立负责一支军队,是因为他们三位都是在这个时刻可以信赖的人;而鲁智深、杨志等虽然能力、功夫高强,但却要控制使用
  • 宋江的江湖手段娴熟,有时候到了可怕的程度。比如,他利用石碣来排座次,是非常有创意的。历来罚罪容易赏功难,尤其是在大胜利、大功劳下论功行赏,是非常费事和非常头疼的事情。但是宋江办得漂亮。当一百零八位好汉聚集齐后,宋江决定要正式确定排名,他安排搞了一场祈禳法事:天上出现异象,一团火滚落在法坛下,在火团入地的地方挖出一块石碣,石碣上面有天书蝌蚪文。他找到一位号称能解读天书的人——何道士。解读抄录下来后,道士说这是你们一百零八人的名字和对应的星宿名,上天已经定了,天意来助排名

27. 何以人尽其才

  • 所以人才问题的根本在于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如何做到人尽其才。作为一把手,必须明白其中的道理

27.1 忠恕待人

  • 人才在一个组织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人尽其才,不是一个狭义的人才机制的问题,更不是靠制定复杂的评价标准、考核标准,以及待遇标准就能解决的——在这方面我们很多组织似乎走偏了。人才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取决于组织高层,特别是一把手的价值观、素质和品行,取决于他与人相处的原则和待人接物的态度
  • 但是晁盖的宽仁跟无能是绑在一起的,最后致使全局失控。所以一把手需要的是把握全局和人尽其才并重,这是一个考验人的能力和心理的难题
  • 宋江这个人还能做到不计前嫌。俗话说“小怨不赦、大怨必生

27.3 任人以专

相信就是相马,越是高级人才越要相信

  •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我总结就是用“两个相信”对付“两个没办法”:相信自己选到的人是最好的,给他最好的基础保障;任人以专,给他时间,相信他会创造奇迹。宋江是懂得任人以专的一把手,对人才没有定下急功近利的考核指标
  • 真正的人才,在没有建功立业时,他自己心里非常有数,不会白吃饭,白拿工资。时机到了,条件成熟了,自然会发挥出他的作用。当他没有发挥出作用的时候,他也是很内疚的,也许比你还焦虑
  • 人才就是实力。一个组织的力量不是取决于人数,而是取决于人才的数量、结构、质量、主观能动性
  • 宋江是懂得任人以专的一把手,对人才没有定下急功近利的考核指标
  • 作为一把手,做得更多的应该是宽慰,而不是急着琢磨出更加苛刻的指标去逼他造假成绩来骗你

27.5 跨界用人

  • 跨界使用人才,是锻炼人才、造就复合型人才、发挥人才积极性和作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宋江非常善于跨界使用和灵活应用人才,梁山一旦遇到大事,不是一定要按照固定岗位安排工作,而是经常灵活调用
  • 梁山用人不论出身,一技足矣。时迁是盗墓贼

27.6 致才不遗余力

  • 其一,就是上山以后道明原委,向被他们诓上山的人解释。这从秦明和卢俊义身上看得更清楚,特别是卢俊义,把他弄上山后,整整请他喝了四月有余的酒,硬是从冤家喝成了朋友。其二,周到安顿家小。每一个人上山,都是家小已经上山或者马上接上山,并且事先计划周详,都放在招人上山的整个盘子里通盘考虑和安排。其三,以道义结其心。高举“替天行道”这面大旗——上山是要请你一起替天行道,从事伟大的使命。

27.8 机制激发能动

  • 没有竞争就很难有动力,但过度竞争又会破坏氛围,造成相互之间的提防、敌视,影响配合和合作
  • 因为经常有“这是××首功”“记了××首功”“恐怕坏了义气,众人一齐乱刀砍死”这样的情节出现,证明斩将杀敌有不同得分,为了防止争功坏了感情,众好汉们常常群殴落水狗,平均加分
  • 只有系统有效的文化和人才策略,才能有效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和无往而不胜

28. 细节决定成败

  • 细节决定成败应该包含三层意思:其一,不注重细节会导致失败;其二,注重细节会有利于成功;其三,过于注重细节会导致挫折

28.2 晁盖如何败在细节

  • 其一,晁盖凡事没有计划,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里算哪里。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济州来人让郓城县抓捕晁盖,宋江冒着风险给晁盖报完信匆匆赶回去了,这边晁盖马上问吴用:“我们事在危急,却是怎的解救?
  • 其二,晁盖办事拖泥带水,缺少紧迫感。吴用和刘唐带着庄客,挑着劫来的生辰纲先出发奔石碣村去了,晁盖、公孙胜在后面收拾
  • 其三,晁盖既不善于观察别人的情绪,也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因时而变

28.3 宋江如何抓住细节

  • 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 李逵好赌,王英好色,鲁智深好酒,石秀好气,武松嗜杀,时迁惯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宋江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并不试图让这些人转变,而是借力打力,化腐朽为神奇,根据这些人的特点分别安置在特殊的位置上,为整个战略目标服务
  • 吴用足够精细,作为宋江的合伙人,宋江借助他的优势处理梁山机密大事,自己能放手时就放手。吴用的精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 吴用擅长游说
    • 吴用擅长策划
    • 吴用洞察形势
    • 吴用长于择主。吴用对于要追随谁,选择是很用心、很精细的。吴用自诩甚高,表字“加亮”,加亮是什么意思?“亮”就是诸葛亮,“加亮”就是“诸葛亮+”!其实吴用没有选择晁盖,甚至也没有选择宋江。吴用选择的是趋势,是大势。他从选择晁盖到选择宋江,他选择的是一种趋势,大势如此,则必须如此!这是文人的共同特点:因人成事。吴用与宋江的关系是一个从相见到相识,再到相知,直至相许的过程
  • 宋江上山以后吴用不离左右,出谋划策、呕心沥血。宋江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价值观坚定的人,但吴用是个机会主义者,他的想法与宋江并不完全一致。如果他能当得上梁山一把手,很有可能选择走割据、对抗朝廷、取而代之的路。好在他选择了听宋江的话,跟宋江走,直至生命的尽头。宋江在具体谋划上,通过吴用的精细实现了对细节的完美控制

28.5 什么细节不能放

  • 事关路线和战略的事
  • 领兵出战和人事安排方面的事情.晁盖死的那个晚上,宋江肯定一夜没睡好,才能够在第二天一早把那么多干部安排问题一口气说完。在那种情境下,我想他其实是不方便让吴用和裴宣等人先拟个方案的,必须要亲自在心里盘算,打腹稿。
  • 对仪式性场合宋江把控得非常精细.在晁盖时代,宋江有独霸权力的嫌疑,但在当了一把手后,反而开始注重内部规则了。宋江在仪式上很尊重卢俊义,连忠义堂前的两面旗子也要坚持“山东及时雨”和“河北玉麒麟”并列,细节把握得非常牢。

29. 管理因时而变

29.1 “为管理而管理”似成通病

  • 管理不可简单复制与传播的部分,必须要结合实践,针对不同情境以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 我有一个观点:管理理论的套路都只是导引术、宣传品,不管这个理论、工具或模式叫什么名字,最终都要落地,落地后就变成四个字——日常管理。如果在日常管理之外,组织还有其他名目的“管理”,那只能说明引进的东西还没有内化和融合,我们被管理本身绑架了
  • 管理早了、多了,不计成本、不顾及员工的感受和代价,或者你太硬,导致你下面的人为了不承担责任而更硬。如果你对失误和责任看得太重,对考核太刚性,就会折磨更下面的人,这时候就需要加点水,需要让柔性强一点。

29.2 管理需要因时、适度

  • 管理更多的是在体系之内,按照规则行事;领导更多的是在体系之外行事,建规则的是领导,但破规则的往往也是领导
  • 领导其实是超越了书面契约、岗位说明书和劳动合同条款的一种工作。领导常常让员工自愿自发——真正的自愿自发就是追随,追随靠的是领导力
  • 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戏剧《伽利略传》里面有一段对白,一个人说:“没有英雄的国家是多么的不幸啊!”伽利略回答说:“不,需要英雄的国家才是不幸的。”这段对话很好地体现了领导和管理的辩证关系,没有英雄的国家缺乏有力的领导,是不幸的,而伽利略的意思是,有英雄就证明有动荡,不能按部就班地去社会管理,那才是不幸的。对话人各有各的道理,其实这也说明了两者是并重的
  • 组织的发展也应有边界,否则管理将不堪重负
  • 据我的初步观察,组织发展的极限取决于组织前行的原动力和平均原动力:原动力就是组织最高层或者说就是一把手的冲动和关注——当然,如果一把手建立了前文所说的真正的领导核心,那就是这个核心的冲动和关注——这也是为什么前文说真核心的人数多多益善的原因,如果真的能够让自己的核心达到三五个人,每个人都能围绕同一个方向决策并调动资源,那真的算得上伟大的成就了!一个组织的发展过程就是它的原动力稀释的过程,当稀释到一定程度时,在每个业务板块和项目,甚至每件事情上,其平均原动力低于一定值,也就是一把手或者领导核心投入到具体事情上的精力和时间低到一定程度时,这个组织的发展极限就到来了.技术的进步,比如ERP系统、大数据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一把手要花费精力去过问”这个终极问题

29.3 管理需要的两种科学

  • 管理中需要注重两种科学:基础科学和人性科学。这两种科学,一种“形而下”、一种“形而上”,一种刚、一种柔,一种静、一种动,一种是基础、一种是灵魂,需要并重与有效融合。作为一把手,需要认识到二者的存在、区别以及二者都至关重要
  • 所谓管理中的人性科学,就是如何顺人性而为,让人开开心心地把事情办好
  • 世界走到今天,最大的绩效增值来自创新与差异,而不再是规范和统一。这必然带来对管理因时而变的要求——需要从追求同一性向关注个性转变。所谓重人性就是关注个性、尊重个性、发扬个性

29.4 管理变革须恰逢其时

  • 管理变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追求规范化,让一切有章可循。但这种变革要跟组织的需求与基础条件相匹配,并不是越超前、越规范、越细致就越好。超越了需求,管理就一定会成为负担,起到相反的作用,做过了还不如不做,正所谓”过犹不及”
  • 从晁盖时期开始,梁山共进行了四次明显的机构调整,每次调整都是一次管理变革。第一次,晁盖上山,林冲主导排座次,晁盖主导分工:晁盖为山寨之主,吴学究和公孙先生共掌机密,林教头共掌山寨。当时梁山共有十一位头领,在总人数不多、专业特长不显著的情况下,四个人齐抓共管,十一个人的分工比较模糊,并没有什么不合适。除了班子有了分工,在业务管理方面也更加细化——阮氏三雄掌管水军,刘唐在步军为首。在职能管理方面,晁盖提出了新的分配机制,但仍然很简单.从第二次机构调整开始,梁山开始了职能化.
  • 第四次机构调整是梁山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管理变革。宋江、吴用、公孙胜等人确定了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排名,并且安排了十八类职事

29.5 管理贵在富有激励性

  • 让重复性的工作还能吸引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工作建设性和新鲜感,在重复性中实现建设性,让人找到说服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
  • 雇用关系就是:有什么事、设什么岗,在什么岗、干什么事,干什么事、拿什么钱,事先都是规定好的,由合同约定。雇员是按照雇主规定或指定的要求完成任务,获得报酬。雇主就是主,雇员就是从。虽然在法律上、理论上一再强调双方是平等的,但毋庸讳言,现在还没能完全做到双方的实际平等。双方各自保持警惕和平衡,明白自己的地位和位置,一切妥当不能越位,这是雇用关系基本的规则和准则。伙伴关系的规则不是这样的,伙伴关系就是大家都是主人,都是所有者。虽然按照组织规则——梁山这样的组织里面就是江湖规则,内部有地位高低之分,有明确的等级之分和从属关系,有天罡星和地煞星之分,有主将和副将之分,但是除了劳动报酬之外,都可以获得资产收益,获得资本报酬,在心理上是比较近的,有更加密切的联系。梁山头领本质上是伙伴关系,上梁山入伙,坐一把交椅,有交椅的人都是主人,相互之间就是合伙关系。没交椅的,那就门外站着,是雇用关系
  • 变雇用为合作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变革,期权也好,股权也好,本质上就是努力淡化雇用关系,起码让它看起来像合伙制。

30. 孤独中的坚忍

  •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作为一把手,处于组织最高处,自有他的乐趣和满足感,但也有他的烦恼和痛楚。孤独就是一把手必须要面对的挑战,也是他所谓的烦恼和痛楚之一。接受孤独、适应孤独、战胜孤独,是成功一把手的必由心路,也是成功一把手的一种基本技能。
  • 一把手干的时间久了就难以获得真实信息,这个位置不自觉地会把人给孤立起来,最后把人变成怪物。
  • 首先,一把手需要决策和决断。所谓决断,其实多数就是选择舍弃:舍弃什么,舍弃谁。舍弃就意味着打击热情,抛弃已经投入的资源甚至情感;舍弃就意味着伤害。作为下属,辛辛苦苦地付出却被一把手决断舍弃掉,舍弃谁,谁也会不高兴。所以,一把手难免要得罪下属,中国人有“慈不掌兵”之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 作为一把手,从表面看是被人围绕和追捧,但从另一面看,其实就是在组织中被众人惦记、算计的孤独之人。
  • 弘一法师说:“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晁盖就是典型的多怒、多言。
  • 坚忍就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和持久耐力,就是不忘初心、专注投入、坚持不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坚忍是真正的勇气,而发怒不见得是勇气。一把手需要有强大的内心,需要坚忍,否则无法面对内心的孤独。
  • 一把手对待下属的正确态度就是要保持自己的真诚。坚持跟下属一同前行,在具体操作上要正色且保持距离,但在内心对待下属要真诚:给所有人以恰当的报酬和回馈,期望所有人有进步,为所有人的进步而真心高兴;给所有人创造成功的机会,不论内心是接纳还是疏远、防范,不论是赞美还是批评,不论赞美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只保持真诚。
  • 找和你工作无关的、跟功利世俗无关的人倾诉,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当然,也很可能跟宋江一样啥也收获不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