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阅读的秘密

| 分类 读书笔记  标签 教育  阅读 

通读感受

激发好奇才是最终要的

学习这样一件反本能的事情,大人都需要外界的动力,那孩子为什么会喜欢阅读?在于满足了好奇心,如果单纯的背诵没有乐趣,小孩子可能永久的丧失了乐趣.那如何引导孩子了?这本书给出了原理和最佳实践,身为一个父母,加上自己的专业背景,值得父母学习.最重要的是用孩子的好奇心,通过发问引导,让孩子学习,这其实对家长的要求挺高的,这也是父母也要不断学习的原因吧.

一. 儿童阅读兴趣启蒙训练

1. 间隔提问法

  • 讲故事的时候针对故事细节提问,和针对故事进行整体提问(整体提问,就需要recall了这是个好方法)
    • 整体提问:《玛拉买东西》中可以问,一共买了几次东西
    • 别说:“怎么这么笨,这都记不住”
  • 不要问封闭式,好不好等。问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 前后联系式提问,心情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 保持适度的频率,如果一直在问,就把读书变成了灾难现场
  • 根据绘本的主题进行提问

思考

为啥要提问?提问是内化知识的方法,小孩子不知道通过测试可以很好的学习,大人就来帮忙。

2. 实物对照法

将绘本中的图画和实物中对照起来,培养孩子的抽象思考能力

  • 通过苹果图标的举例,实物对照是培养孩子读图能力第一步
    • 因为不同的苹果、椅子等可能都不一样,但是功能却一样

思考

实物对照法就是把知识和场景关联,为什么有些人读死书?就是没有活学活用,没有把知识和场景关联。

3. 整体与细节法

  • 判断童书的指标有很多,最核心的一个指标是:绘本的图文和故事,究竟给亲自互动提供了多大的对话空间(交流和思考)。如果孩子被动的听,那么我们就白白的浪费了启发孩子最重要的窗口机会
  • 答案发现的过程中,孩子有收货的感觉,他会觉得自己在有效地参与和发现,他会对阅读产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4. 情绪对比法

由物到人的转变

  • 大部分智力正常的人一生都在做的关键工作之一,就是如何用理性和冷静与冲动的情绪达成和解
  • 让孩子认识到情绪,通过故事中的对抗和冲突帮助孩子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让孩子理解情绪失控的代价

二. 儿童阅读参与度基础训练

1. 重复内容记忆法

  • 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个东西的时候,首先是右脑处理形成一张图像,接着再把信息传递给左脑加工,转化成文字信息编码加以存储
  •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书架,我面的思考其实就是把大脑的记忆翻译成符号和语言用于输出
  • 阅读是对知识的存储,就是“记”;而对知识的再现和运用往往是提取和整合的过程,是“忆”。记忆的关键不在于存储,而在于提取、检索
  • 越艰难地重复记忆的内容,被提取的难度就越低,调用的效率就越高

思考

这里的技巧不仅仅是面对儿童,对成人也是有帮助的,定期重复是有巨大的帮助的,所以书读不止一遍啊。面对儿童的时候,通过不同的层面反复重复所学。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里道理。

2. 想象力与注意力管理法

  • 注意力是一个孩子完整地做完一件事的基础能力,想象力是把这件事做的有多大的创造性基础。
  • 成年人在阅读的时候,大脑是高速运转的,成熟的阅读行为背后有一套神经网络帮助我们识别语义。所以很多人能够一目十行并且能够抓住阅读材料的核心
  • 如果孩子在早期就受到手机、iPad、电视等电子设备的高强度刺激,孩子对基础信息的过滤能力就会下降(这可能是提高了阈值)
  • 当孩子抽象思维能力提升以后,尤其是开始识别文字之后,想象力的错配能力就开始锐减

思考

想象力和专注力并不矛盾,但是书中却说的似乎是矛盾体,而且没有说明怎样平衡。想象力是人类的天生,缺的是专注力,尽量不要过早给孩子玩手机,提升了阈值之后,难以对文字产生兴奋。专注力的培养,其实就是不要打扰孩子就好了,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自然很专注。成人为啥一目十行?因为平时练习的多而已

3. 沉浸式阅读法

  • 早教的关键就是打通全感官,由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可明显提高记忆效率

要点

  • 看着孩子的眼睛慢慢说,与孩子有目光交流
  • 遇到一些事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找出真实的样品
  • 互动式阅读是一种浸入式的阅读学习,把看到的图画和语言对应起来

4. 推测法:亲子阅读如何提高孩子的参与度

  • 所谓思维能力其实可能就是大脑把各个孤立信息建立起关联的能力
  • 如何运用
    • 阅读时不要一下子就读完,停一停,鼓励孩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想要知道自己推测的和书上发生的是否一样,这时候孩子势必会更感兴趣
    • 阅读的时候父母注意跟孩子沟通,进行互动阅读。当孩子有一定阅读能力之后,可以教孩子用收拾表示听得懂或者听不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