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 分类 读书笔记  标签 自我修炼  沟通 

语言是窗户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到了审判 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辨 在离开前,我想问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 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他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在我说与听的时候 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 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声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 请透过我的言语 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1. 让爱融入生活

  •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倾听到自己与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
  •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以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
  • 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例如对儿子说,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你是否可以把袜子放进洗衣机

2. 是什么蒙蔽了爱

  •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无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
  •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如果真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 以下理由行动时,我们也就试图回避责任
    • 受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为什么打扫房间?因为不得不做
    • 我们的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等。为什么喝酒?因为我是个酒鬼
    • 其他人的行为。为什么我要打自己的小孩?因为它跑到街上去
    • 上级的命令。为什么欺骗顾客?因为老板叫我这样做
    • 同班的压力。为什么要抽烟?因为我所有朋友都抽烟
    • 机构的规章制度政策。为什么要停职?因为你违规了
    • 性别角色、社会角色或年龄角色。为什么我必须做我讨厌的工作?因为我不仅是一个父亲,而且是一个丈夫
    • 无法控制的冲动。为什么吃巧克力,因为想吃巧克力的冲动征服了我
  •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3. 区分观察和评论

  •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4. 体会和表达感受

人们常常习惯于说出结论,而非自己真正的感受,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多成年人都没有真正的学会

  •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5. 感受的根源

  •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
    •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 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很在乎你的感受”
    • 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优点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 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这时,我们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和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 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气看看弟弟
    • 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 批判往往包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判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我们通过批判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通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 对个人成长来说,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 情感的奴隶,我们相信自己要为他人负责,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特别容易把亲人看做是负担
    • “面目可憎”。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我们还心存疑虑,因此,态度也显得生硬
    • “生活的主人”。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处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

6. 请求帮助

  •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识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 如果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
  • 了解他人的反应
    • 感受。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
    • 对方想什么?根据你的判断,哪些因素会影响实施呢?
    • 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判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 比如想要人陪,如果拒绝,那么就来一句评论:你真自私
  • 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 表达愿望而不是发号施令时,我们的相处就会愉快得多

7. 用全身心倾听

  • 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 不要着急做什么,站在那里。通常人都会建议:“我想你应该”,比较:“这不算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回忆:“这让我想起”,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询问:“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开始的”,辩解:“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开始的”,纠正等。
  • 非暴力沟通意味着,放下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的这种品质体现了它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
  • 如果一个人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 一旦我们把所谓的批判和指责看做是来自他人的礼物——为处于痛苦中的人提供服务的机会,我们就会感到这种幸福
  • 一旦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一般来说,他会觉得很惬意
  • 一旦我们能留意到自己的声音,就越能过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越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

8. 倾听的力量

  • 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
  •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之类的词语
  • 如果听的人很烦,说的人一般也会觉得很无聊
  • 打断别人比假装在听,更符合对方的愿望

9. 爱自己

  •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爱护自己。不幸的是,我们的自我评价方式往往导致自我憎恨,而无助于学习
  • 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一个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这个词就是应该,也就是“我应该早点知道”或“我不应该做那件事情”。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
  •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 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 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不论它是否能实现目的,也不论我们事后感到庆幸还是遗憾

10. 充分表达愤怒

  • 愤怒时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时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借助于它来提醒自己——我们有没有得到的满足,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正使它难以得到满足,那愤怒就是有价值的
  • 把“笨蛋”和“骗子”这样的标签转化成感受和需要

12. 重获生活的热情

  • 我们的文化倾向于把个人需要看做时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如果把一个人公开表达自己的需要,就很可能被看做时自私的
  • 沮丧时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之中,无所适从。我们内心中也许有一个声音说,“我想这样做”;但又有另一种声音说,“不,你应该那样做”。这样我们陷入了僵局,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 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而我们心底深处的愿望

13. 表达感激


上一篇     下一篇